紫熙轩新中式红木家具

紫熙轩新中式红木家具

联系人:俞玉珍

类 型:VIP会员

网 站:http://zxxhm.360500.com/

电 话:13584865653

地 址:苏州相城区蠡口新天地1号馆2楼A1-6

其他商品
新闻

刺猬紫檀市场为何有价无市?

一、历史的辉煌

       中国传统家具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发展到形体优美、结构科学、各种元素相对完善的阶段。家具的民族化特征在这一时期已相当成熟,可惜的是当时制作家具的材料抗腐性不强,没能留下足够的物证,现在只能用古代留下的画佐证当时家具文化的状态。

       五代后蜀黄筌《勘书图》中家具形制已基本成熟,但仍留有汉唐时期席地而座的生活方式使用的家具。

       宋·赵伯骕《风檐展卷图》中的轻便藤榻上面安有小座屏风,用来靠背枕头,与我们现代生活中使用的床靠屏几乎一样。

       宋人《维摩图》中的插屏式罗汉床,屏围结构已是非常完美。多角度构架结构在宋代已经相当成熟,相反明代的挖烟锅平肩结构,是一种构架简单化的偷手做法,它 的美观、坚固、合理性远没有45°角交接来得美观、科学。宋之前床、椅已使用藤编工艺,现在板面的普遍使用是导致中国传统家具原创优势倒退的原因之一。

       宋《十八学士图中》的榻、桌比明代的来得高雅美观。特别是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中的两只灯形圆凳造型之美,可以说至今无人超越。

       中国宋代家具已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加上明清两朝的发展,我们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论,现代工艺方法去充实完善它,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古老家具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设计思想

       家具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设计的主要宗旨。人体模拟技术的应用就是人体工学最具体的实施过程。人坐着、站着、躺着的附形,就是设计家具形体的主要参考 依据。当一把紫檀圈椅的靠背在与人体背部完全吻合时,背部几乎感觉不到靠背板的存在,这就是舒适度最成功的设计。同时圈椅也是最能体现韵律美的主角。从圈的中心向两侧蜿蜒而下的粗细变化,到充满张力的水滴状扶手, S线靠背板,两侧羚羊角状矮老,无不充满着和谐生动的韵律。在金色藤屉的烘托下散发着凝脂玉质般的幽幽丝光,静穆沉稳,雍容大气。见者抚者无不充满了渴求的冲动,感激的惊叹。酥嫩的质感,从指尖沁入心田。在愉悦的回忆中,追溯历史的感受。

       丹麦最著名的“大师中的大师”汉斯·魏格纳先生从中国圈椅中汲取营养,设计了“Y”型椅和古典椅(见《家具风格》133页),自认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我看来好似东施效颦,啼笑皆非。他的学生日本五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岛崎信先生,研究椅子40多年,曾为此与我有过激烈的争论。他说这样的椅子时尚、轻便、 易于更新换代、价格低廉,还建议我把南官帽椅的踏脚枨去掉。我说汉斯的这两种椅子没有安全感,更没有端庄的美感,椅面编织技术很原始。显示了当时北欧人的 家具设计、制作不成熟的状态。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艺术,是仿几件四不象的家具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吗?关于去掉踏脚枨的问题,可能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想法, 过去椅子的踏脚枨僵直呆板,只起到增加结构强度和踏脚的作用。我们把踏脚枨改成两头狭、中间宽、朝上面做成向前略有倾斜丰满的弧形,象扁担状,美感力度油 然而生。我让岛先生脱掉鞋,前后左右在上面按摩脚底,给人的愉悦、快感、舒心能激起你的本能反应。我问:“岛先生,还要不要去掉?”岛先生笑着说:“你的不要去掉。”岛先生来我馆之前在南通大饭店吃饭时讲:“中国家具在国际市场质量最差、价格最低。”我说:“半小时改变你的观念。”他说:“不可能。”现在我毫不客气地问岛先生:“你中午吃饭时讲的话要不要收回!”他连声说:“应该收回,应该收回。”

       去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专家来我公司考察时说:“我们德国人在全世界做事是最认真的,看到你的家具,你比我们德国人还要认真。”现在有很多人陷入崇洋媚外的误区,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我认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有美好的回报,都会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争光。我经常对我的员工们讲: “我们在这里不是做家具,是在做中国人的脊梁骨,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拼命努力。”

三、 继承与创新的制作工艺

       中国家具的榫卯结构在全世界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坚固的。特别是有着“千年不倒”美誉的抱肩榫结构,它在很小的节点上,撑起来自多方向的压力,稳如泰山,坚如磐石。这是中国人在世界家具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伟大发明。古代手工制作这样的榫卯难度很大,配合精度也差,特别是竖向挂榫斜度较大,易于安装,容易松动。我们设计挂榫时稍有斜度,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提高了配合精度,使之真正达到“千年不倒”的境界。这里强调一点,机械加工的榫卯配合精度是手工制作无法达到的,配合精度越高使用寿命越长。

       家具中的藤编工艺,在宋代之前就已经有了。藤席在床、椅中的使用,其舒适性、透气性,是其它任何材料无法比拟的,但它的最大不足是使用寿命没有家具的其它部位长,编织速度慢、难度大,导致当今社会在床、椅上普遍使用板面,使中国传统家具最具特色优势的原创精华丧失殆尽,产生了严重的今不如昔大倒退,也无法与西方的舶来品沙发、席梦思抗衡。很多人为了舒适一点,放上厚厚的海绵垫,把还留存着的一点点构架美垫得干干净净。

       恢复传统工艺,增加藤屉强度,提高使用寿命,为此我们做了大量有效的研究改进工作,我们对完美的追求始终贯穿所有的工艺过程,要把失去的民族文化、原创优势夺回来,创新发展要比我们的前人做得更好。很多人使用了我们编织的藤屉无一不认为比席梦思沙发美观、舒适、长寿,对身体健康有利。我可以大声地告诉大 家:我们手工编织的藤屉可以使用数百年,舶来品席梦思、沙发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我相信藤屉的优势会随着传统家具的复兴再次“藤”飞。

四、 材性处理与预应力技术运用

       在中国一千多年的家具制造史中有一个最大的,也是世界实木家具业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就是水的进进出出,造成收缩开裂,膨胀变形,导致家具短寿散架,腐烂消失。水的破坏力造成的种种缺陷,使千百年的顽症变成了一代一代的摇头症,“没有办法”。有些人还大言不惭地讲:家具上有些龇牙咧嘴的缺陷证明它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东西,顾永琦的家具打磨至极,桌面无缝,木材已没有了生命,是死东西,是塑料。我想伽利略时代的黑暗已不会重演。科学进步的成功事实会给狭隘的,丑陋的,无商不奸的商业本质一记响亮的耳光。

       千百年来治标不治本的材性处理方法,始终未能解决因水的进出造成的破坏性。水在常温下是一个活泼的分子,导致了木材湿差应力反应,这一反应随着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是永远存在的。

       我们用热交换理论,通过四年的研究、试验,终于成功地把活泼的水分子置换成在常温下呆板的分子,使木材不再因水引起湿差应力反应,材质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木材还存在生长应力和温差应力反应,虽然这些应力反应带来的负面效应,远不及水的破坏力大。换在过去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桌面有点涨缩缝隙,面板与边框有点高低不平,都可以接受。我们本着对技术完美的追求,同时也是对中国人智慧与能力的挑战,决心攻克这一历史性难题。

       经过数年的研究,在家具设计与制作中首次使用预应力理论及技术,并使之逐步完善,走向成熟,也就有了今天的2.4m长、1.08m宽的紫檀大画桌,桌面始终无缝、无隙、平滑如镜,丝光玉润的迷人效果让人叹为观止。

       著名油画家陈逸飞先生介绍他的朋友,美国纽约最大的实木家具公司的研究员杰克,来我公司考察。几乎把我们家具的所有部位都摸遍,他说:“现代家具设计理论 你用得都非常好,我在全世界看过很多中国家具,你的家具是我看到制作最精美的,但是有一点我不能理解,这么大的桌面,没有涨缩缝,肯定是用了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的木材定性理论和特殊工艺。我在丹麦读了五年家具专业,四年学材性处理,无法理解我现在看到的事实。”

       任何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无法抗拒的,木材在温度的作用下,横向胀缩系数大于纵向胀缩系数,胀缩系数的差异,导致了桌面结构纵向胀缩同步,横向冷缩产生缝隙或开裂,热胀鼓起或框角结合处蹦开,造成缺陷。

       我们在桌面组合时对温度进行了控制,人的正常生活温度在0~40°C之间。取中间值,也就是在20°C时进行桌面结构组合,使温差应力造成的破坏力减半,再用预应力工艺方法控制另一半应力反应,使桌面始终保持无缝隙,不蹦角,框与板的结合宛如一体。

五、创新的雕刻艺术

       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已有很长的历史,它的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用浅浮雕的方式表现中国画的魅力,使之成为绢、宣纸后的第三载体。材质 的天然纹理,工笔的写实,写意的夸张,精细的层次变化,刀法的力度,自然与人为结合能让你感觉到五彩缤纷,韵味十足,不可思议。《寒雪独鸶图》 栩栩如生的树皮、羽毛、鸟的眼睛在雪后寒冷的空间里,宣泄着作者内心的世界。无言的画面,倾诉着社会的压力,人生的沧桑,步履的艰辛,努力的希望,情感的寄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沉重和希望。《海青搏鹄图》更是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国之安危,民之幸福难道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吗?艺术难道仅仅是表 现美吗?

六、培养人才

       中国传统家具从宋代至清早期,历经近千年缓慢、松散的自然发展过程,形成最具代表性的明式家具风格。在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未能幸遇类似北宋宣和画院以倾国 之力,皇帝亲自参与及众多文人、艺术家共同努力,形成中国书画史上最高水平,至今无法逾越的辉煌。千百年来家具业作为一种匠人的营生,而未能进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与文人未能积极参与有极大的关系。历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对于匠人,匠气都持轻蔑之态,所以家具在历史上应有的文化艺术内涵竟成了被遗忘的一角。

       明晚至清中期,海外大量硬木的输入相对来说推动了家具业的发展,这段时期宫廷艺术家参与了家具的设计、制作,可惜又走到显示皇权威严,穷奢极侈的一面,失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晚清至民国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又形成了不伦不类的含有殖民色彩的海派家具,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家具文化几乎丧失殆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通过一些专家学者几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部分残存的明清家具图片整理出版,以此来唤醒人们保护研究数百年前留下的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典家具。但事与愿违,坐地贩子,受利益驱动,人手一本王世襄先生著《明式 家具珍赏》,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把稍好一点的古家具尽数倒出国门。此时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如火山爆发,一夜红遍世界。国内几经磨难,留下的一点有历史价值的家具,几乎都未能幸免于难。王世襄先生悔恨交加,汲泣曰:将来研究中国古典家具只怕还要到国外去搞, 自认千古“罪人”。真是可悲可叹,那种恨、那种心酸无奈之情愤然于胸。历史千百回撕毁了仁人志士的理想之梦,谁又是下一个追梦之人?

       名贵硬木随着中华民族的盛世走进国门,使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可惜这十多年来,因没有很好地引导,高文化艺术素养人员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这 一伟大的复兴机遇中去,致使整个社会在这一时期制作的家具从文化内涵、形体设计、艺术品味、制作工艺、产品质量都有今不如昔之感。导致大量进口名贵木材资源浪费,同时也失去向国际传播和竞争的能力,落得个中国家具在国际市场质量最差、价格最低的臭名。要改变这一不良倾向,首先要培养高层面、高文化艺术素 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材。